此篇是接續前一篇挑選 GPU 筆電心得的,即使你沒有要買筆電,還是應該先看過,以了解我挑選 GPU 的原則: 購買 AI 用 Windows GPU 筆電心得
(前文補充: 因為有人提到 Mac,就我玩 AI 模型的經驗,Linux 比較多是優先支援,Windows 反正還有 WSL 及 Docker 可用。重點是還有許多模型都是 nVidia 專用,因此 Mac 根本就沒辦法玩。只能等看有沒有神人移植到 Mac 上,但效能應該都會差一些。)
去年底 (2023),我為了參加比賽,再砸錢買了近十萬的頂級 4090 24G 桌機,以下是我的購買心得。
因為我已經有了 8G 顯卡筆電,還要再往上升級,那就是桌機了。若還要有感升級,我想若只有 12G 根本就不值得花錢多買一部機器,至少要 16G 以上。這代表我的選擇只剩下 4080 16G 及 4090 24G (那時還沒推出新一代 4060Ti 16G/4070Ti Super 16G)。
我一開始看有沒有品牌電競主機的選擇,但都沒找到。
我在 原價屋 的 顯示卡 VGA 總覽 中可清楚看到所有顯卡的價錢,方便了解所有顯卡等級及抓預算。4080 16G 三萬五起,4090 24G 六萬起。
我也看了不少評測,看 C/P 值。但最中肯的建議就是,越貴越快越好就對了,看有多少預算就買什麼等級,不用特別花時間細心比較。
我也看了更高級的專業顯卡,但相近價格的記憶體反而較少,CUDA 數也少,風扇只有一個。我想專業顯卡的重點是要高密度多張堆疊,因此只買一張反而不如買消費顯卡。
我也詢問過消費顯卡是否能一機兩張,想說未來有可能想擴充,業務說沒那麼大台的主機。(4080/4090 都要佔三個擴充槽空間) (除非外接顯卡,但我很懷疑傳輸效能,以及內外兩顯卡的搭配相容性)
4090 對岸搶很兇,當時就要求整機購買,不能單買顯卡,也經常缺貨。這代表有價無市,有錢也不見得買得到。4080 就無此要求,貨源也都有。但一般桌機也沒辦法加買顯卡擴充,因為電源供應器瓦數不足,散熱也是問題。所以基本上還是得買一部新機。
若有人要單買顯卡或自組主機,記得注意三風扇顯卡很長,機殼要夠大,電源要足夠,機殼散熱風扇也不能省 (若想用久一點,我的有四個)。不要買水冷,因為一旦漏水,機器就報銷了,風險太大。
顯卡很重,一定要支撐。不過我沒買顯卡支撐架 (省一點小錢),只用竹筷子撐住,我想效果一樣。還有搬運時要水平置放,避免顯卡變形。
我在原價屋,直接讓業務幫我挑選,還特別叮嚀不要電競主機那一堆酷炫燈光效果。我因為預算有限,因此 CPU/主記憶體/硬碟 只挑最普級的,這樣 4080 16G 約七萬,4090 24G 近十萬。主記憶體/硬碟 打算以後不足再加購即可。因為 AI 模型只會越來越大,我心一橫,就直接攻頂買 4090 了,希望 24G 可以讓我用三五年以上不必再換機。最後實際下訂時,還因為該型號無貨,又臨時換了另一款 4090。機器隔天就組裝完成可取貨。
有個透明側板我為了拍照拆下來。中間灰白橫的就是主角三擴充槽 4090 顯卡,下面更大全黑的是 1000W 電源供應器,中間截一小段竹筷支撐。再往上是 CPU 散熱風扇 (非常巨大兩個風扇合成),機殼前 (右) 方三個,後 (左) 方一個風扇。這是背插式主機板,因此此側看不到主機板。這個機殼前上後都是網狀可散熱。原本以為全速運作的風扇會很吵,但實際上聲音不明顯。
我的螢幕接 CPU 內建顯卡不接高貴 GPU,因為我不玩遊戲,因此螢幕顯示的運算以及記憶體都吃內顯即可。
我後來有看到 立達 中階人工智慧 GPU 工作站,差不多規格就要十四萬,更不用說再往上我們凡人夠不上的等級了。而且交貨期要一個月,我要比賽也等不及。
最後,4090 貨源狀況隨時在變,想買還得要看時機。缺貨價格自然會上升。這代表買 4090 可能也有些錢是花在稀缺性,也就是溢價較高。以上心得提供大家參考。
後記:
不建議買水冷機型。一旦漏水,碰到的板子大概全部報銷。水冷就是為了最高價的 GPU/CPU,意思是這兩個元件恐怕首當其衝。然後液體四處流,不再密封的水冷系統也只能全部換掉,你還要再換一個新的水冷??? 總之大概接近全機報廢,再買一台。水冷應該就是為了能安全提高時脈。為了快那一些些效能,要付出全機報廢的風險,我覺得不值得。
風冷的問題除了吵 (我的機器覺得不明顯,至少沒有筆電那麼明顯),也許就是風扇停止運轉 (4080/4090 都三風扇)。如果只是一個風扇停止,頂多會因為熱能發散較慢,溫度過高,被主動限制不能全速運轉,速度開始變慢,但還是能撐著用,應該不至於過熱燒毀 (只要不要過長時間連續運轉)。
新增後續文章: 頂級 4090 主機完整規格及價格 — 4090 GPU 三個月漲三千
最近也在考慮組一台,是否可以跟你要原價屋的菜單來參考,謝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