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S Code 只要登入 GitHub 帳號,就可每月使用 2000 次 code complete,50 個交談訊息。看起來不算多,但對於不想花錢嘗鮮的人也不錯了。重點應該就是希望免費使用感受到好處後,會有更多人願意付費使用吧。
其他還有免費的選項如 Cursor 的免費版本也是 2000 次 code complete,50 次慢速高級要求。
應該是原本獨大的 GitHub Copilot 使用者被 Cursor 等新一代 AI 工具搶了不少生意,才會推出這種免費方案吧。原本 Cursor 受人稱讚的多檔編輯功能,十月底起也有相當的 Copilot Edit 功能推出。
針對 AI 協助開發,底下引用文章,提供一點自己的心得,強烈建議完整閱讀文章內容。
裡面說到 AI 可以協助 特定/一次性 問題處理、繁重麻煩的工作、提高個人副專案生產力。作者將 AI 當作實習生: 擁有很多知識,但還無法深入思考,經常要重頭教起,雖樂於給予,但需要再三檢查與提醒。
我要再加一項: AI 很適合 探索未知的領域,挑戰超出自己能力的任務。不過非常需要在這過程中學習,提升自己的能力,而非完全放手讓 AI 完成。
有一些 AI 工具讓完全不會寫程式的人,能夠建立自己的程式。有些是提供程式師協助加速的工具。雖然這些工具可以很快地建立一開始七成的程式碼,但到最後收尾的三成,很容易陷入泥沼。作者建議,最好將 AI 視為學習工具,而不是程式碼生產器。
我的想法: 目前 AI 仍只適合較小的任務,一旦規模擴大,錯誤就會越來越多,重覆而未良好重構的問題也會不斷增加。
如果不在程式碼一開始產出時就充份理解,並且隨時做出良好重構,只想快速前進,到最後 AI 陷入困境時,你自己也沒能力自己解決,還是得回頭不斷檢查先前生成的一大堆程式碼。
可以想像你接手了另一個人寫的爛程式,然後要求你修正 bug,提高效能,還要新增功能會遇到的窘況。你會想要修補舊程式,還是很想要自己重寫一次呢? 你會想親手重寫每一行,還是又回歸到讓 AI 快速生成呢? 我有好幾個副專案就是這樣,做了一半,發現要繼續推進到完成,越來越困難,最後不上不下,停留在半成品階段。